|
|
|
吴地书法以明代为盛,明代书法又以草书为最。对这一局面,明初大书家宋克有开启之功。明代以来众有草书大家莫不得力于宋克的新草法,或临其形
,或追其神,或悟其韵,影响极为深广。
宋克(公元1327-1387年),字仲温,一字克温,号南宫生,吴郡长洲(今 江苏苏州)人。宋克处元末明初,少年英俊,磊落清爽,常以李太白、苏东坡
自比,任侠使气,闻鸡起舞。其聪慧过人,博涉经史,长于丹青,尤善画竹, 今尚有《万竹图》传世。曾从元康里之入室弟子饶介学书,所传皆二王草
法,故仲温特别钟情于草书。草书流走畅贯,挥运自如,似飞剑狂舞,潇洒纵 横,十分契合于宋克“任侠使气”的性格。
当时乡里流行斗鸡之俗,宋克年少气盛,争强好胜,精心蓄养九斤黄、芦 花雄等名贵鸡种,串街走巷、寻衅挑斗。游戏既久,玩物丧志,遂至学业荒废
。一天晚上,因酷暑难眠,宋克独步于庭院小径。皓月当空,叶影斑驳,花草 一秋,人生几何?宋克俯仰长叹,唏嘘不已,我仲温年已弱冠,沿一事无成,
大丈夫虽不能名标青史,又何苦沉湎于斗鸡之戏?难道早年寒窗苦读,满腹诗 书,尽付之东流?遥想当年,太白西越蜀道,东坡遨游赤壁,四海为家,浪迹
天涯,不亦其乐无穷?翌日,宋克佩剑走马,毅然北上。时值元明之际,烽火 连年,仲温所到之处,田园荒芜,满目疮痍。他云游数年,本想以文为友,广
结志士,但周游不遇,只得取道返回,至松江,曾留宿于古寺之中。一秀士与 他同榻,寒喧之间,各道乡里,知他是华亭人陈璧。陈璧亦善草书,以往日所
书之字给宋克看,宋克览毕,淡淡一笑,提笔挥毫,恣意纵横,连绵大草,一 挥而就。陈璧大惊,说:“仁兄真是醉僧怀素之再世,恕小弟班门弄斧”!此
时寺内主持善启恰来询问寒暖,对二人所书观赏再三,沉吟道:“二位所书, 都可称佳品,宋用正锋,陈多偏锋,所以陈不及宋。然都流走有余而沉稳不足
,古意亡矣。”这天晚上,宋克辗转反侧,夜不能寝,以往周游四方,皆是赞 谀之辞,想不到老僧如此直言不讳,一语中的。古人池水尽墨、笔
成山,我 为什么不这样呢?返归故里,宋克杜门染翰、临窗挥毫,日费十纸尚不缀笔, 终于善书而名扬天下。
自从元代赵孟 一反宋人的恣肆放纵,复归平正,追求晋韵唐法后,元末 明初君起响应,传统帖学弥漫笼罩着整个书坛。唐里
以后,象危素、饶介 与三宋(宋克、宋粲、宋广)、二沈(沈度、沈粲)都被卷入了势不可挡的赵 字激流中。在这帖学发扬光大、举世风靡的时代,出现了雅、俗两条路线的发
展。一条是以秉承赵字的妍媚为能事,愈趋婉丽工巧,讲究技巧表韵,缺少 风神气质,这以吴地书家、曾被明太宗喻为“我朝王羲之”的沈度为代表。这
种书体专用于科举考试、制诰奏表,最终发展为毫无生气的馆阁体。另一条路 线是一些出身低微的寒士,他们或怀才不遇或终生布衣,但他的书法却任侠使
气,抒展抱负,寄托理想,宣泄忧愤,他们上窥晋唐,近追宋元,任意挥洒, 尽兴纵放,成为明代书坛帖学发展的主流。在这条下层的世俗路线中,首当其
冲的就是居三宋之首的宋克。宋克虽在洪武初年担任凤翔同知,但在明初书法 大家二沈三宋中,算是位卑品低了。二沈兄弟都官至翰林、中书舍人,沈度书
法曾被皇帝誉为国朝第一;宋 也以文学受知于朱元璋,曾奉诏修《元史》。 但宋克的书法成就显然要超过他们,这当然说明宋克自己有过人之处,但更为
重要的是传统帖学世俗化道路上,上层贵族的雅化艺术开始走向衰落,而下层 寒士的书法艺术,开始代表了新的发展方向。
宋克擅长小楷、行草、尤精于章草。他的楷书源于魏晋,“深得钟、王之 法,故笔精墨妙而风度翩翩可爱。”①如宋克的小楷《李白行路难》,用笔纯
古,结体严谨,意态秀逸精美。整幅作品蕴涵着魏恶古朴之风。作品中的“直 ”、“赤”、“朝”等字直逼魏晋,可谓深得钟王之法。故笔精墨妙,古意盎
然。从结体看,在羲、献之间,既有王羲之的古质内 ,又有王献之的宽豁外 拓,遒劲典雅,宋克最为书法史称道是章草。明代王世贞在《
州山人稿》对 此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:“尝论章草自二王后,仅一萧子云,即颜(真卿) 、柳(公权)、苏(轼)、米(芾)以至赵吴兴(孟
),负当代能声,而不 一及之,黄长睿刻意其学而无其法。国初宋仲温(克),可备述者。然彼然太 过,筋距溢出,遂成佻卞。及观仲温(宋克)《急就章》结意纯美,以为征诛
之后,获睹揖让,而后偶取皇象石本阅之,大小行模及前后缺处若一,唯波撇 小异耳,以岂亦仲温临象本耶。”吴宽也说:“仲温书索靖《草书势》,盖得
共妙,而无愧于靖者。”这两段话表明:宋克章草之源来自魏晋时期的皇象。 索靖,章草自魏晋之后几成绝响,宋克存亡继绝,使章草恢复了生命力。
章草是汉初出现的一种新书体,即隶书的快写体或草体。在一定程度上, 它打破了隶书的严整的间架结体,而运笔书写仍保留了隶书的一些明显特征,
尤其是字的起笔、收笔还保留了较浓郁的“波”隶意。到了汉、唐间,继章 草后又出现了今草、狂草等草体,精于章草者,就寥寥无几了。赵孟府
号称多能,也涉猎过章草,但与他的楷书、行草相比,章草波 过分,未能免俗,只 能聊备一体而巳。宋克处在赵体风气笼罩书坛的当时,执劲健之硬毫,运钟、王之笔法,洒皇、索之神韵,去书写古朴淳厚的章草,是一种卓越行为。因为
宋克好用硬毫,点画难免有狠怒之气,故王世贞批评他“波险太过,筋距溢出 ”,这或许也是他好任侠的性格在起作用。但他毕竟是在赵字的笼罩下学章草
的,赵字的柔美正好“中和”了他过分的刚媚之态,所以在他的字里行间洋溢 着一种清新气息。另外,千余年来章草始终以古朴面貌出现,它严谨的法度与
带有隶意的波不容易与萦回的笔势协调,对习惯于以行草抒情的书家来说, 章草实在不是一种较称意的感情抒发载体。但是,宋克在钟繇、二王笔法的基
础上,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,使章草这株古藤老树开了新花。这样对看惯了 婉媚书风的欣赏来说,也没有突兀、别扭之感,赢得了“风度翩翩”的赞誉。
这就是宋克在书法史上写上一重笔的原因所在。
宋克的草书前后明显有两种风格,一种是以继承魏晋风格为主的,如上海 博物馆藏宋克草书《唐宋诗卷》,以二王笔意挥运,通卷飞动劲秀、笔墨华兹
、意态超然、整体结构严谨,洋洋百字各得风采,既生机勃勃,又气定神安, 令人心旷神怡、陶然心醉。此作融王羲之之妍丽、王献之之狂放,倍添刚健稳
重之气,魏晋风骨跃然纸上,字距行气断连精绝,恰似呼应妥帖的自然峰峦, 跌宕有致,天成和谐。还有一种是属他独创的,即把“章草”、“今草”、“
狂草”融于一炉,浑然成篇,随心挥洒,个性毕现。明代商辂对其草书《杜甫壮游诗》评论说:“其书鞭驾钟、王,驱挺颜、柳,莹净若洗,劲力若削,春
蚓萦前,秋蛇绾后。远视之,势欲飞动;即其近,忽不知运笔之有神而妙不可 测也。……书法若此,真当代之羲之也。……自开辟以来,书法之神妙惟晋羲
之一人。羲之之后能继其高风者,余亦由仲温(宋克)一人而已。”现代草书 大师于右任也称赞说:“昔祝枝山称仲温(宋克)为天才,当章草消沉之会,
起而作中流砥柱。故论章草者,莫不推为大宗。唯仲温之书,入钟(繇)、王 (羲之)独深,其所应世也,时为四体书,此则合章、今、狂而一之。”这些
论略肯定了宋克对草书的改革,可帮助我们领略宋克草书的风采和价值。宋克 《杜甫壮游诗》卷系用狼毫新笔所书,用笔勾连牵引,纵横起伏,动势特大,
然而转折自如,骨力劲健,捺与横时出章草笔法,波 鲜明,笔势飘扬洒落, 俊逸豪迈出中透出古雅朴茂的气韵。体势舒展,风度翩翩可爱。全篇错落有致
,生气满扬。熔章、今、狂草于一炉,师古而不泯古,别开一处新天地。
宋克的草书混合体,与皇象《急就章》的质朴凝重异趣,显得锋芒毕露、 精神外耀,故王世贞有“波险太过,筋距溢出,遂成佻卞”的非议。其实这是
时代使然,皇象尚在“古质”的隶书时代,他的章草还较多地保留了隶书的规 范。但宋克业已到了“今妍”的楷书时代,他的章草是在行草楷书的基础上,
吸收了章草的意态和波 ,形成的一种新式章草。所以从每个书家都应该追求 自己的面貌这一观点出发,王世贞的贬词恰恰说明宋克的章草具有明人特有的
时代感,所非议之处也正是宋克食古能化的证明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