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赵之谦是“海上画派”重要画家,篆刻家,是“前海派”代表人物,书法,绘画兼有巨大成就。他生于1829年,卒于1884年,字 叔,号益甫,又号梅庵、悲 、浙江绍兴人。
赵之谦出身于富有家庭,但传至他时,家境已趋破落。少年时刻苦学习,广博文艺修养,于诗文、书法、绘画、篆刻、无所不精,31岁时中取举人,后做绍兴府知府缪梓的幕客。
1861年,太平天国进入绍兴,他离开故里,流寓温州、黄岩、福州一带,做过私塾教师。他的妻子死于途中,故后号“悲庵”,他的诗文集中,有诋毁太平天国,这反映了他的时代观和阶级地位的局限。后到北京,以卖画为生。
37岁起他曾在北京三次参加会试,都未中,但同时期他却在诗文、书画篆刻方面渐获声誉,被京朝官僚祁 藻、毛昶熙等看中,44岁被推荐江西,先在南昌主持纂修《江西通志》,后历任鄱阳,奉新和南城县的知县,于任职南城县时病逝。
艺术特色
赵之谦在绘画上继承徐渭、石涛、八大等人的传统,并融入自己的治印和书写之法,尤其写意花卉最为人称道。他的花卉画内容,除传统题材外,还喜画温州、福州等地的奇花异卉,如葵树、绣球、铁树等,并扩大到日常菜蔬,如白菜、萝卜、地瓜、蒜头等。布局经营也很独特,构图饱满严整,而且诗、书、画印有机结合。他的笔墨也富有特色,酣畅而又严整,泼墨写意中不失形象之真实。他还将篆 隶的用笔融于绘画,显得峻劲深厚,古茂沉雄。在敷色方面,他善于运用红、绿、黑三种重色,在对比中求协调,使画面浓丽强烈,一反淡雅格调。坚实的笔墨与鲜明的色彩,使作品收到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。
赵之谦在书法方面初师颜真卿,后受包世臣等人影响,改习北碑,并用“钩捺抵送、万毫齐力”之法作书。此法即中锋运笔,将笔毫平铺纸上,顺着下笔,起、收也露锋、显得草率,自然,别具一格。他的行楷最精美,出入北碑,加篆、隶笔法,肯有“颜底魏面”风貌,不仅具有北碑的沉雄方厚,而且血肉丰美。隶书则掺以楷法,用笔流畅,结体匀称,显得生动活泼,神采巧丽。篆书融合三代金文和石刻,并参以隶书和北碑笔意,运锋藏露相兼,字体方园合度,突破了玉箸篆的格式。行草书能以北碑方峻之笔,写出流美自然的字体。
作品行情
赵之谦作品非常受收藏家的欢迎,尤其是日本和港台、东南亚地区的收藏家。他的作品传世不多,又不易临仿,买家感到放心,因而价格高而稳定。在香港市场,赵之谦的作品价格起点就比较高,1986年刚出售时就达到45000港元,1987年仅一幅扇面就达到4万港元。1989年仅出售过两幅作品,一幅是《隶书》四屏,达到20万港元;另一幅是《岁朝清福》横披,达到21万港元。1990年也仅见到两幅作品出售,一幅是《牡丹书法》扇面,38500港元,另一件是《花卉》四屏,一举达到352万港元。这件作品极其精美,四幅画中分别绘有牡丹、紫藤、桂花、梅花、色彩鲜丽、画面洋溢着一种喜气,引起购买者的极大兴趣,竞争十分激烈。这件作品创下了清代画家作品的最高售价记录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