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元代书法不满足于宋人的“尚意”风格,讲究的书法的韵味,直追钟繇二王。此时的吴地书法,以倪瓒的成就最高。他的绘画与书法对吴地两大派即苏
州的吴门派与松江的云间派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。
倪瓒(公元1301-1374年),字云镇,号云林,别名朱阳馆主、萧闲仙卿、 东海瓒、 瓒、幻霞子、沧浪温士、荆蛮民、曲全叟等。江苏无锡梅里人,善
诗文书画,尤长于山水画,为“元四家”之一。
倪氏家族为江南豪富,倪瓒幼年时,父亲就已去世,由其兄抚养长大。他自小受到良好教育,读书也很努力。倪瓒一生没有做过官,四十岁以前优游岁月,过着富裕而“风雅”的名士生活。家筑“清阁”、“云林堂”、“逍闲仙
亭”、“海岳翁书画轩”等亭堂馆阁。其中的清 阁为三层方塔式建筑,登高远眺,远浦遥山,云霞变幻,尽入眼帘。阁内藏经史子集、佛经道藏数千卷;三代的钟鼎铜器、历代的法书名画、名琴古玩、松桂兰竹香菊之属,铺陈缭绕
。他常在这个阁中校读古籍、或吟诗作画、或邀集名流同赏书画,并调音律。 馆阁四周,遍植四时花木,乔木修篁蔚然深秀,如云林一般,这便是他自称“
云林子”或“云林生”的由来。
倪瓒的一生,素被人目为“高人韵士”。他对宋代的米芾极为崇拜,有些 方面与“米颠”颇为相似,个性迂癖,故有“倪迂”之称。他学米芾,也有洁
癖,勤洗勤换。明人搜辑的《云林遗事》中说,一次他留客住宿,夜里听到咳 嗽声,次日一早就命入仔细寻觅,有无痰迹。仆人找不到,假说痰吐在窗外梧
桐树叶上,他就叫赶快把叶剪下,丢在离家很远的地方。倪瓒还有一传说:“ 吴王”张士诚之弟张士信,一次差人拿了画绢请他作画,并送了很多金钱。倪
瓒大怒,撕绢退钱。不料,一日泛舟太湖,正遇到张,被痛打了一顿,倪瓒当 时却噤口不出一声。事后有人问他,他答道:“一出声便俗”。倪瓒曾作一诗
以述其怀“白眼视俗物,清言屈时英,富贵乌足道,所思垂令名。”
倪瓒当时结交的朋友,以文人士流、书画名家为多。他与黄公望、王蒙是 知交,与道士书画家张伯雨关系也很密切。倪瓒在中年时期信奉当时流行的新道教--全真教,曾在其友人玄中真师的玄文馆炼心学道数年。同时他又参禅学佛,很想把道教与禅学冶为一炉。他的人生观可在其题语中概见:“生死穷达之境,利衰毁誉之场,自其拘者观之,盖有不胜悲者;自其达者观之,殆不直一笑也,何则,此身亦非吾所有,况外事哉。”
元末社会动荡,战争连年,加之释道思想的影响,倪瓒日趋消极。在超脱世网逃避现实的思想支配下,疏散他的家财。携家人弃家隐遁于太湖之中。他后半生约二十年中,主要游荡于太湖四周的宜兴、常州、吴江、湖州、嘉兴、
松江一带,有时寄寓亲戚朋友处,有时住僧寺,有时则以舟为家,扁舟往来江 湖间。“张士城累欲召致之,逃鱼舟以免。明太祖平吴,瓒黄冠野服,混迹编
氓中。”直至明洪武七年(公元1374年),倪瓒才回到故乡无锡,住在姻亲邹 惟高家,不久病逝。
被誉为“无锡高士”的倪瓒,不仅以绘画著称,书艺造诣也极高。传世作 品有《三印帖》、《月初发舟帖》、《客居诗帖》、《寄陈惟寅诗卷》、《与
率度札》、《与良常诗翰》、《与慎独二简》、《杂诗帖》等多种。他诸体皆 善,而以小楷最佳。文征明评曰:“倪先生人品高轶,其翰札奕奕有晋宋风气
。”他上承晋唐书法蕴藉清雅的风采和晋唐信札写径的手法,下启明代祝允明 、文征明小楷风格的先河。同时,作为在野的高人韵士,参禅学道,浪迹天涯
,以一注冰雪之韵,写出了他简远萧疏的特有风格。试看他的楷书《淡宝诗轴 》,单就技法而言,实不足称道。其结体除个别字外,十有八九是东倒西歪,
不成体统的。用笔也多出锋尖梢,显得势竭力虚。但从审美的角度看,不计其 细节,而从整体观赏它时,却又不能不佩服他化腐朽为神奇的高超本领;其笔
法,虽然点画多不工,却瘦劲通神,行笔又悠然自得,使字态显得摇曳生动。 其章法,虽然结字多不周,却行气贯通,时大时小、时长时扁、时远时近,令
整篇布局疏朗错落,琳琅满目。更重要的是,云林神摄笔端,运用章法和笔法 手段,赋予作品以简远清逸的风雅韵调。倪瓒的小行书也写得很精采,《自书
诗稿册》是他的上乘之作。以至徐本一认为可以米芾的跋书相抗衡,或谓过之 。徐谓评价云:“瓒书从隶入,辄在钟繇《荐季直表》中夺舍投胎,古而媚,
密而疏。”倪瓒的字多取横势,与钟繇《荐季直表》意趣一致,在字态上也有 效法钟书处。倪瓒的真正特点在于“古而媚”、“密而疏”。古质而今妍,是
中国书法发展的总规律。倪瓒在总体风格上不仅吸取了隶书、钟王阔朗的遗意 ,而且发挥了清妍俊秀的笔调,使古朴与妍媚、掘大与技巧这些本不相容的对
立因素,成功地统一在他的作品里。“密而疏”也是倪瓒书法的明显特征。他 运笔浓重,笔势紧密,往往一个字的笔划都有一种从左向右、从外向内旋转的
趋势,无疑表现出他挥运时神畅情绪;绵密流走的行笔,也促使了倪瓒字距较 小,使得气贯势通,形成整体风格的紧密感。同时倪瓒又极善于化密为疏。如
《自书诗稿册》中的“花”字,将右边的一撇简略为一点,去繁为疏。行与行 之间又空出许多空白,“计白当黑”,顿使作品呈现出空灵感。
书画同源,书中有画,画中有书。作为一个画家,倪瓒善将书笔画法揉于 一道,参为一体,达到新的境界。从他的《江南春词卷》看,倪瓒的书法不但
风格与画相同,且运笔也一如画法。其笔墨淡,点画清虚,也如他的山水之干 皴擦。撇捺二笔自由舒展,灵动有致,起笔露锋,收笔轻松利落;结体也没有
唐代楷书的严谨,疏朗而呈扁平状,字距与行距间隔也较宽裕,这也与他“逸 笔草草”、“聊以写胸中逸气”等画论契合。倪瓒在十分注意诗书画的有机结
合,提倡、发展了“画面题款”这一艺术手段。过去画家的“题画”比较简单 ,且不为人们注意。在一幅绘画作品中,“题画”无足轻重,充其量只不过是
画的“附属品”罢了。宋元两代的“画面题款”开始引起一部分艺术家的重视 ,但妻展到倪瓒手里,才真正出现了新的变化。他要据绘画布局的特点,加以
适当而必要的题款,在画面上有时长款直下数尺,有时横款拦腰而起;有时洋 洋洒洒半幅满款,有时又数言寥寥点角妙款,真可说是应有尽有。把中国书法
艺术巧妙地合璧于绘画作品里,使书法、绘画艺术的形式美,更趋于多样化。 题款根据画面的要求,书体选用真、草、行、隶、篆诸体,不千篇一律,风格
多样。“书衬画,画托书”,书画在一幅作品里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。再加上 清新的诗作,风姿多采的印章点缀,珠联璧合,美不胜收。
倪瓒是元代一位个性较为强烈、风格较为独特的书画家。他的书法既有钟繇二王的奕奕神采,又有高人韵士的萧散虚静,再辅之以画意的枯淡清逸,格
调高旷,意境悠远。明代吴地的两位大书家文征明、董其昌都曾高度赞美过他 的书法。事实上,他们两人都或多或少地从倪瓒的书作中吸取养料。特别是董
其昌,从他的书画看到了古淡萧散之气,与他所追求的书法的最高境界有契合 处。当然,作为一种富有特色的书法,不免遭人非议。如项艄指责倪瓒“下笔
之际,苦涩寒酸。纵加以老彭之年,终无佳境也”。项穆论书,每从维护帖学出发,对倪瓒的字当然不会满意。因为倪瓒的字与格守帖学的书法比较,完全是两种迥然不同的书法创作态度,所达到的艺术层次也有高下之别,这一点被
近代书家李瑞清道出了真谛:“倪迂书冷逸荒率,不失晋人矩 ,有林下风, 如诗中之有渊明(陶渊明),然非肉食者所解也。”
|
|
|
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