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位置:>>首 页>>艺术常识>>书法发展
   


 
[11][12][13][14][15][16][17][18][19][20] [上十页] [下十页]
 

 
书 法 发 展
 


其主要作品:
1)肚痛帖:

无款,传为唐张旭书。草书6行,共30字。明王世贞跋云:“张长史《肚痛帖》及《千字文》数行,出鬼入神,倘恍不可测。”此《肚痛帖》仅30字,写来洋洋洒洒一气贯之。从刻帖中可以看出,写此幅字时是蘸饱一笔一次写数字至墨竭为止,再蘸一笔。这样做可以保持字与字之间的气贯,还可以控制笔的粗细轻重变化,使整幅作品气韵生成,产生“神虬出霄汉,夏云出嵩华”的气势。
2)郎官石拄记:
亦称《郎官厅壁记》,唐陈九言撰文,张旭书。唐开元二十九年(公元 741年)立,在陕西西安。《郎官石拄记》书,原石久佚,传世仅王世贞旧藏“宋拓孤本”,弥足珍贵。《古今法书苑》谓:“张颠草书见于世者,其纵放奇怪近世未有,而此序独楷书,精劲严重,出于自然。书一艺耳,至于极者乃能如此。其楷字概罕见于世则此序尤为可贵也。”明赵涵《石墨镌华》谓此记“笔法出欧阳率更,兼永兴,河南,虽骨力不递,而法度森严。”有赞云:“长史草书,颓然天放;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,号称神逸”,“长史真书《郎官石柱记》作字简远,如晋宋间人。”此石宋时已有刻本。明董其昌曾刻入《戏鸿堂帖》。
3)古诗四贴:
《古诗四帖》传为张旭所书。 纸本,草书,写在五色笺上,共40行。 纵28.8厘米,横192.3厘米。前两首诗是庾信的“步虚词”,后两首为谢灵运的“王子晋赞”和“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”。原迹现藏辽宁省博物馆。盛唐时期,以张旭为代表的一派草书风靡一时,它打破了魏晋时期拘谨的草书风格。把草书在原有的基础结构上,将上下两字的笔画紧密相连,所谓“连绵还绕”,有时两个字看起来象一个字,有时一个字看起来却象两个字。在章法安排上,也是疏密悬殊很大。在书写上,也一反魏晋“匆匆不及草书”的四平八稳的传统书写速度,而采取了奔放、写意的抒情形式。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《送高闲上人序》中所云:“张旭善草书,不治它技,喜怒窘穷,忧悲愉佚,怨恨,思慕,酣醉无聊,不平,有动于心,必于从草书焉发之 。”此幅草书,通篇气势奔放,运笔无往不收,如“锥划沙”,无纤巧浮华之笔。
4)终年帖:
唐张旭书。唐蔡希综《法书论》云:“( 张旭)乘兴之后,方肆其笔,或施于壁,或札于屏,则群象自由,有若飞动,议者以为张公亦小王之再出。”由此可见,他的草书迥异于“不激不厉”的大王书风,而取法于“纵逸不羁”的王献之。其骇目惊心的壁书和屏书,今已荡然无存,草书作品《终年帖》等尚可从摹刻本中看到。此帖作为张旭的作品是公认的。如此难得的墨迹,留给后世的是那如骏马奔驰,倏忽千里,如云烟缭绕,变幻多姿的艺术形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