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说《兰亭》真伪的辩论及其艺术价值
宋元以来关于《兰亭》的聚讼姑且不说,近200年来,《兰亭》真伪之争尤为激烈,这就是《兰亭》论辩,至今也没有了结,持否定态度者更有甚者,认为文假、书假、连传摹本都没有艺术价值可言。那末,《兰亭》还有什末可学的呢?!因此,有必要事先简介一下《兰亭》论辩的情况,试图肯定其真,肯定其艺术价值,方可谈及技法,作普及的尝试。
这场大规模的“论辩”可以从1965年算起(清代赵魏和李文田早已提出问题,但未有大规模的“论辩”),有郭沫若先生发起的。当时他是中国科学院院长,是文字学专家、考古学家,同时也是很有影响的书法家,他发表了题为《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?lt;兰亭>的真伪》的一篇学术论文,引起了学术界、书法界的强烈反响,展开了一场“论辩”。到1966年,由于“文革”的原因,这场“论辩”搁浅了。直到1972年,郭沫若又发表了《新疆出土的晋人写本<三国志>残卷》一文,进一步断言《兰亭》其“贴是伪造,序文也是掺了假的”。用来为这场“论辩”作结论。然而,这个“讼案”至今未能得到解决。为了叙述的方便,下文以否定《兰亭》的简称“假”,以肯定《兰亭》的简称“真”。近年来,认为其“真”的不但远未减少,还占了多数。
于今,发表文章进一步肯定其“真”的人与日俱增。继清代李文田、现代郭沫若等人之后,进一步断定其“假”的也不乏其人,如李长路先生,,他花了很大精力,作了深入考证和研究,与郭沫若同论点而不同论据,还写下了《评<兰亭>诗百咏》。近两年河南出了一本刘汉屏《论<兰亭>书体》小结了“论辩”的概况,进一步肯定其“真”。他的论述有说服力。台湾东海大学教授复观的《中国艺术精神》一书中对《兰亭》真伪的论述也十分精彩,是个彻底的肯定派。北京的周绍良先生著有《从老庄思想论<兰亭>之真伪》也很精深,这些都比1965年的"论?quot;更加深入了.
|